建强新时代高素CQ9电子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发布时间:2023-09-20 13:23:27 人气: 作者:小编

  CQ9电子习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对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习既有高屋建瓴的政治要求,又有具体而微的关心爱护,习的重要论述和指示对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具有领航定向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涌现出一大批政治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习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于党的新闻事业来说,培养人才、建强队伍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习多次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对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2013年8月,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既是对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包括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内的宣传思想队伍建设的期待。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习高度重视媒体融合战略推进过程中的人才培养。2016年2月19日,习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调研,并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在此次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习要求,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2017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意见》提出,既要充分发挥事业体制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又要善于运用灵活用人机制激发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活力,探索新形势下吸引使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为新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充满挑战,对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提出了全新要求。习十分关心从事互联网新闻舆论工作的年轻人的成长。2016年4月19日,习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特别强调,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习还说,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CQ9电子,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CQ9电子,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习强调,“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地讲,不能躲躲闪闪、扭扭捏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坚持党性原则始终是一条根本性的要求。在具体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尤其要澄清把党性与人民性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灵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一些人宣扬西方新闻观,鼓吹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以及西方媒体所标榜的“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无冕之王”等,这些错误观念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成长危害极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务必要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建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

  “政治家办报”是党指导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的政治要求。习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新闻舆论工作者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新闻舆论工作不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是关乎治国理政CQ9电子、定国安邦的大事,2016年11月7日,习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四向四做”是新时代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要成为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须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习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有长期的思考。2015年12月25日,在视察报社时,习强调,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官兵,了解第一手材料。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CQ9电子,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2018年8月21日,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已经持续开展13年的新闻宣传战线“新春走基层”活动,就是一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有效举措,推出了大量生动、鲜活、接地气的精品佳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要成为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须善用现代传播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对舆论格局和传播生态带来巨大冲击,新闻舆论工作形势日趋复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紧迫课题。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要求,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在习系列重要讲话的指引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提升。

  要成为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须有国际传播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是一项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成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在互联网时代,内宣外宣融为一体,在国际传播视野下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或是召开座谈会交流,或是到新闻单位调研,或是发贺信勉励,习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充满关爱、寄予厚望。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新闻舆论战线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习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要求,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湛CQ9电子、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